影片《八佰》以1937年7月日军侵华,8月淞沪战役为背景。影片中,上海遭遇沦陷,难民到租界地避难,在与租借地仅一河之隔的四行仓库内,壮士们以寡敌众,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,凭借坚强的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守到最后。
“四行仓库”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终结之战,担任保卫任务的是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。受国民政府命令,在大部队撤退后,以谢晋元为首的几百壮士,坚守着日军占领的上海中最后一块阵地,以备国际联合组织调查日军侵华事实。
在孤军营,壮士们依然坚持训练,每天上操、学习,生活井井有条,坚持抗争不屈服。孤军斗争的消息被报纸刊登后,全国各地的民众无不义愤填膺,痛恨帝国主义者的残暴行为。而“八百壮士”的斗争精神,则成为当时鼓舞全国民心士气的力量。
众所周知,从日本人入关以来,国民政府就采取不抵抗政策,更多的期寄于用外交手段解决日本的蚕食鲸吞行为,在日本的威逼利诱面前一次次屈服,但最终却也未能获得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有力打击。正如影片《八佰》中将士们顶着日军几枪扫射撤退到租界,最终无法顺利回到自己部队,而是缴械关押,沦为囚犯。
虽然谢晋元最终牺牲了,但“八百壮士”的精神不朽。是什么力量鼓舞着这样一支英勇的队伍?谢晋元本人的话,就是最好的答复:“余敬向全国同胞进一言,余与余之部下,不论任何时机,任何环境,俱不惜为国家民族及中华民国军人人格之尊严而牺牲搏斗,头可断,血可流,绝不做任何帝国主义者之顺民,此可告慰我同胞同志者,深望全国同胞共勉之!”
弱国无外交,“落后就要挨打”,是百年来血和泪的教训。只有强大才能抵御外敌,才有公正平等的待遇。
回顾历史,不忘来路;砥砺前行,方能告慰先辈。而今我们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,取得了瞩目的成绩,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时过百年,再次面对恶意的经济制裁、无理的挑拨事端时,中国的态度简单明了:谈,大门敞开。打,奉陪到底!这鲜明而坚定态度,正是我们不惹事、不怕事的体现,更是历经发展,底气十足使然。(文/张子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