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读后感

发布日期:2013-10-09
【字体:打印

《道德经》后感

上下两篇81章共5500余字而已,若不是每章都有大量的注释和译文评析,此书还真没什么厚度可言。很小时候就知道《道德经》了,却实在是第一次细读。合上书,不知怎的,竟想到了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中两句话来:“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……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”看似没什么内容,但一旦看进去,才知道里面却是另一番光景,且有种深不可测的感觉。亦想到曲剧《三娘教子》中有一句唱到“莫轻看书本一张纸,儿须知书内有黄金。”当然,这只是我的一种读后心境,因为它远不是一个像桃园那样有限的山洞可以比拟的,也不是千万两黄金可以衡量的,而是从古至今、由中及外,对各个领域、行业都产生着深远影响的一部伟大圣典。
曾有人问一代文豪托尔斯泰,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,他回答说:“孔子、孟子对我影响很大,而老子对我影响巨大。”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也曾说:“老子思想的集大成——《道德经》,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,满载宝藏,放下汲桶,唾手可得。”清代纪晓岚亦以精简八字“综罗百代,广博精微”来概括了此书的博大精深之处。
《道德经》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,且被誉为万经之首。其将“道”作为其核心思想,分为《道经》与《德经》上下两篇。老子所讲的“道”是,万事万物虽有着形态、质地等等的不同,但“道”就是宇宙的根本,天地万物都是它产生出来的,产生后又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,有条不紊的循环,即天地间普遍存在的自然神秘统驭万物的本源规律。它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所做的独特的表达,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“道”。
老子在一开篇就写道:“道,可道,非常道;名,可名,非常名。无,名天地之始;有,名可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此章对“道”作出了简明扼要的论述,为全书的总论。老子在此章中告诉我们大道玄妙的特性,是不能用语言确切表述的,因为“道”确实是太博大、太深邃、太广泛、太细致了,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方法能够将它完整地描述出来。其实就是万物的自然法则,它基于世间产生,又作用于世间。以一种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而存在着。
那“道”又是什么?其中第二十五章写道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磊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就是说“道”是浑然一体的,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。寂静无声,空虚无形,它独立长存而不改变,循环运行而不止息,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勉强叫它做“道”,再勉强命名为“大”。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,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,伸展遥远而返回本源。所以“道”是自然形成,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。
“道”无处不在,世间万事万物中皆有“道”,于人、于物都应顺“道”而行,不应背“道”而驰。
在中建五局工作的这几年里,使我了解了这个企业的艰苦历程,但忽而想到,10年前一个还被“悲观失望情绪”笼罩着的,一个人心涣散、丧失发展信心与动力的老建筑国企,如何在悬崖的边缘华丽转身,完美演绎着现代建筑企业版的凤凰涅槃的呢?这不就是尊“道”而行的必然结果吗?
《道德经》中说“上善若水”与“无为而治”被充分运用在了中建五局这一路迅速发展的道路中来。两者都讲如何运用“道”,“道”如同水一般,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所恶,故几於道矣”要“居善地;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”“无为”则为船,是运动的符合规律的。“无为而治”的“无为”并不是我们理解中的什么也不干,什么也不管,任其自生自灭的发展,相反的,而是通过主动认识其内在规律,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完成。就如我们每个中建人都熟知于心的企业“信·和”主流文化:“以信为本、以和为贵”,具体表述为“信心、信用、人和”六字。将“信·和”主流文化慢慢渗透到企业愿景的肌体中,融化到企业战略的血液里,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动上,成为五局及五局人的精神之源。
在第十章第一句中:“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科?”精神与形体的合一,能够不分离吗?老子就以诘问的语气说,学习到并存在于精神里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与行为相统一了呢?是的,中建五局由2003年曾经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,到如今地扭亏脱困、浴火重生,并不是偶然,而是由于其“知行合一”,把企业文化深入人心,执行力与正确的方式方法落到实处才得已成功的,是应“道”而生。构建并实践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“都江堰三角法则”体系便是其中一个精神与行为相统一的例子,其内涵在于借鉴都江堰工程在治水上的智慧并得到启发:疏导是根本,团队永恒,人人皆可成才。并且在“都江堰三角法则”成为中建五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基本准则以来,经过5年多来的实践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在商业大潮中,“有”、“无”相互依存,于是也不乏从“有”到“无”之事。像我们熟知的百年知名大企业柯达公司,在相机技术变革中没能顺“道”而行,缺乏技术创新,滞步不前,导致最终地没落;而当年曾有着光辉历史的诺基亚公司也与其相似,因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,而日渐衰微,不久前已易主微软。“祸兮福之所依,福兮祸之所伏”(第五十八章)正也印证了老子的辩证理论的特点。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“通常无为,而无不为。”中建五局正是通过这十年来百折不挠、敢为人先地艰苦奋斗精神,一步步地走向了越来越大的成功。而我作为一个五局人,我亦应熟于此道,努力提升自己,将其作为自己做人做事信奉的准则继续前行。

(责任编辑:郭勇兰)

中建集团微信

中建五局微信

信和地产微信

网站地图  |  法律声明  |  常见问题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纪检监督举报  |  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

Copyright ©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

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
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
验证码:
CA登录  CA驱动